【阿魯米說書筆記】超級績效2 (CH1–4)

Rio Wu
Oct 31, 2020

--

本次錄音日期:2020/06/03左右

本文僅為個人學習筆記,資料僅供參考,讀者應獨立判斷,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。

點擊連結去博客來購買(可以讓我賺取微薄的回饋金)

《超級績效》系列總共有三本,但每個作者寫書時最精華(或主要大綱、結構)的部分,通常都在第一本書就會出現,這系列也不例外。《超級績效2》屬於《超級績效1》的補述、加強版的內容,第一本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講解,這本大概只要分兩三集就可以了。

贏家的心法大概都是大同小異,六七成都是相似的。譬如說,贏家的聚集地在北方,我們想到達那個目標,就是往北方走,每個人的走法可能偏東或偏西,細節不同,但主軸都是相同的,心法都是不變的。

導論:學習冠軍思維的第一步

「你會成為自己朝思暮想的人。──愛默生」

阿魯米覺得導論是一本書最重要的內容。這句引言,主要意思就是要設定自己的目標。

《金融怪傑》(見筆者註)書中訪談了很多人,每個人都學有專長,有的做外匯、有的做期貨、有的做股票、有的做債券,或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,每個人各有他專精的領域。

經典書籍《金融怪傑》舊版封面

筆者註:《金融怪傑》也是相當好看的入門書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手法、不同的商品、不同的交易模式,但也看得出他們的共通之處,曾經慘敗的經歷、努力的決心、致富的成果(很像廢話但我的心得就是這樣...)

舊版分上下兩集,最近換了新封面持續再版啦!

《金融怪傑》最新版封面

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,你要去尋找一個目標(不是偶像),例如你要當科學家,你的目標可以是愛因斯坦;你要當股票操盤手,目標可以是成為巴菲特。但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,就像首富永遠只有一個;要出類拔萃很難,但你一定要立定一個目標。

你的目標可以是巴菲特、索羅斯或其他任何一個人,而你要學習的就是他們的心法跟內容。而現在我們假設要學習的對象就是作者Mark。

△ 交易者的決心
下定決心,堅持夢想。

阿老大也在YT上講過,我們一定要堅持夢想。
因為只有下定決心,我們才會去做很多應該要做的事情,而且很有效率的去做;堅持夢想則是,人生難免有些困境,交易遇到的困境更多,人生也許會有幾次求學過程不順、戀愛失敗,但頻率不高,交易卻很可能今天有錢、明天破產,很多事情大家都不知道、說不準(例如跌到負值的原油),做交易的人就像走鋼索一樣,變化是相當大的。所以做交易的金融人,必須首要的就是注意風險,留意手上部位的風險。

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,選擇想要成為的目標,尋找他們成功的典範,設計成功藍圖。每一條路要出類拔萃都很不容易,把折磨、挫折、磨練視為應有的行動計劃;無論是工程師、業務員,甚至清水溝的清潔員,都是有其技巧,不能亂做的,所以每一種事業,我們都要付出心力、下定決心去做,往該領域最優秀的方向去走,才會成功。

△ 兩隻狼的故事
(筆者註:個人在此想補上書中提到的電影片段)

「賭博不是你的問題所在,問題是你需要藉由搞砸來感受某種東西,讓你相信自己還存在!這才是問題的所在」

△ 校準內在的羅盤
尋找屬於你自己的系統,信任你的系統。

每個人的個性不同,有的急躁、有的慵懶,分別適合不同的系統,去尋找合適自己個性的東西。

接下來就是要信任自己找到的東西。假設你不信任你找到的系統,那你找它幹什麼?所以找到之後,要嚴格執行它。亦即找到自己的聖杯,建立完整的交易系統。

如何建立完整的交易系統?我們稍後再提。

△ 擁抱程序
建立先後次序,矯正人性。

交易有很多法則,這些法則有輕重緩急,譬如說我所依循的中心思想;阿魯米以前寫過,交易系統會有主副的概念,亦即主要原則及次要原則,那些後面加進來的附屬原則,不能牴觸最之前最主要的原則(阿魯米稱之為中心思想);例如做長線的人,去尋找的參數就不能太短,反之亦然,做當沖的人去看月線,就沒什麼意義。

主要的跟次要的,必須要分得很清楚。

我們通常都具有人性,不喜歡虧損、風險厭惡等等,如果依照我們一般的思維,那就會變成散戶,這樣是不會賺到錢的。

最重要的是「深度練習」,愛因斯坦說「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狗」,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成為專家,就需要深度練習,把每一種做到極致,就像李小龍說的:「我不怕會一萬種招式的人,我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對手。」同時這也是「一萬小時定律」的概念,一件事情做了一萬小時之後,你就會莫名其妙成為一個專家。

△ 界定自己
尋找並專精適合自己的策略。
策略有很多種,長線、短線、套利、單邊風險承受者等等,當你選擇某一種之後,必須犧牲放棄其他的策略,避免風格轉移。例如做長線的,就不應該去關注當沖的面向,覺得好像要上去了也來做一下,賺點小錢也開心,這樣是錯的,因為當你原本是做長線,卻去做不同風格的操作,這會影響你對於長線的思維。
我們做交易,只能選擇做一種,想要混合打,很難很難。當然也有方法可以去組合它,但就跟前面提到的主副原則一樣概念,中心思想是不能變的。例如說我專做長線,短線只是附屬的,那它也許就只是一個進出場的原則,或是我在短線上具有好的價格優勢,用短線來保護長線。
一般是用長線保護短線,但這是準備被套牢的概念,而我們是用短線保護長線,稍後再舉一些例子說明。

△ 安排先後順序
按輕重緩急擬定計畫,按部就班。
舉例來說,我們要做超級績效,按計畫找出強勢股,專注在某些股票上。至於其他偏弱的股票,也許會有短線反彈,但事有輕重緩急,應該專注在自己的主軸上。

△ 採取行動
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狀態,不用想說「等我準備好的時候」,例如程式寫好以後、某本書看完之後,就可以怎樣怎樣...沒有的事!所有的事都是在做中學、學中做,拖延是達成目標最大的障礙。你想明天在戒菸,那是永遠都戒不了的。

阿魯米覺得最好的方式,就是尋找一群可以互相砥礪的朋友,一起前行,一起跨越舒適圈。阿魯米很感謝自己的好朋友們,因為他們會逼著自己往前走,彼此互相影響、互相砥礪琢磨。

CH 1 永遠備妥計畫

△ 明確程序
「買低賣高」是很多人初入市場的策略,但這其實有參考點的邏輯錯誤。

要怎麼樣才能賺錢,就是買在100塊、賣在200塊,「買低賣高」是絕對的真理,不可能你買在100塊、賣在50塊還能賺錢的。
但什麼叫「買低賣高」?一般人會認為,股價從100塊掉到30塊,此時進場去買就是買低,這是錯的。當你的參考點是過去的時候,就是錯的,買低賣高的概念,必須是跟未來比,正確概念是我買在30塊,未來希望它漲過30塊,如果它未來掉到15塊,那麼就算它以前曾經高達10000塊,也跟你沒有關係。所以參考點很重要,它是一個轉折點,或說是相對性的低點,是相對於未來而言,永遠都不是跟過去相比。

所以過去的價格,我們可以拿來當參考,但不能用來當作買賣交易的基準。我們需要的是未來。

明確的程序告訴我們要「買低賣高」,而在「買低賣高」的計畫當中,包含了買什麼(標的)、什麼時候買進、停損架構為何、出場架構為何、何時需要加減碼。最重要的是萬一有突發事件發生,該怎麼應對。

阿魯米要提醒大家,「不懂的不要碰」,就像原油,很少人想過會到負值。喜歡做金融股的,就不要碰電子股,做你最專心的,賺你應該賺的錢,這是最好的。例如巴菲特喜歡做傳產、做有紀錄的產業,有紀錄的意思是有多年財報可參考,包括人事組成、領導人人品,1999年網路泡沫前流行的科技股屬於新興產業,巴菲特不碰,所以績效遠遠落後大盤,雖沒賺到這一波,但也沒被泡沫波及,績效在那之後又名列前茅。很多東西不只是成敗論英雄,而且是事後論英雄。
你專精什麼領域,就去做什麼事情,例如擅長期貨短線,就不要去玩長線,或是擅長股票,就別去玩期貨選擇權,只有在你專精之後,行有餘力再去接觸。阿魯米覺得,廣泛性的接觸很好,但一定要有一個天塌下來,你都還會賺錢的東西。

△ 觀察跟進買盤
進場後觀察有沒有跟進的買盤,在台灣就是指法人的買盤。

△ 持有網球,拋掉雞蛋
價格行為會出現類似網球的反應。
一顆網球打到網球拍會反彈,而一顆雞蛋打到網球拍會碎裂(而且砸在自己臉上),所以我們要尋找網球而非雞蛋。
若股票有法人買盤支撐,當股價掉下來打到網球拍(也就是所謂的支撐壓力)的時候,會非常迅速的往上彈,而非像雞蛋那樣往下墜。

書中有附圖解說,讀者可自行參考。

△ 什麼時候不該賣掉「延伸性」股票
「MVP指標」指的是:動能(momentum)、成交量(volume)、價格(price)
我們做交易,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三者衍伸出來的。
要有超級績效,最在乎的就是動能,阿魯米做交易也很在乎動能,也就是上漲的速度。
成交量與價格,是所有商品在交易上最原始的數據,均線、MACD、RSI、法人買賣超等等,都是從這衍伸出來,所以最基礎的東西最重要。

△ 交易如果沒有按照計畫發展
我們做交易看的圖表,縱軸是價格、橫軸是時間,所以將時間因素考慮進去,就會形成所謂的動能。
作者認為,一個有效突破會沿著20日均線走,不至於大幅跌破。意即當跌破20日均線時,就表示短期動能減少。

△ 小量上漲、大量拉回,代表警訊
大衛·萊恩(David Ryan,三屆美國投資冠軍)說:「我希望部位能夠立即獲利。買進股票之後,如果不能看到部位馬上賺錢,我通常就會傾向於出脫股票。」阿魯米的操盤法也是如此。
阿魯米以自己為例,在短線上,當他進場之後,如果當天是虧損的,就會出脫這個部位或是減少部位;如果當天的虧損在容許範圍之內,觀察個兩三天後,若沒有馬上(以長線而言,就是觀察兩三天)獲利,就砍掉,不會再多給時間,之後若噴出再追。
因為阿魯米認為,列車應該來了卻遲到,無論理由,就是走人,去換坐其他不會遲到的列車。所以手上的選股名單很重要,當這個不行就選下一個。

CH 2 首先考慮風險

△ 缺乏紀律,法則毫無意義
缺乏紀律,無論你用什麼原則都沒有用。例如你有五項進場條件,看了某支覺得好像會漲,稍微檢視一下好像符合三項進場條件,但如果沒有明確的寫下進場要件(例如均線黃金交叉、有法人進場、主力也買進等等),我們就很容易依靠感覺去抓這些條件,來支撐我們的思維,這種東西就變得沒有意義,因為缺乏紀律。

停損也是一樣,假設你設定5%停損,當遇到一個缺口來到10%(隔天開盤跌停),直接超過停損設定,你就會再看一看,而不是馬上砍掉,像這種法則沒有執行、沒有紀律,都是枉然。

△ 避免情緒性停損
行情總有瘋狂的時候,假設你在做逆勢交易,你覺得這裡已經跌無可跌、該反彈了,已經量縮到極致,結果還是繼續跌下去。即便還沒到達你的停損設定,但因為很恐慌(例如新聞都在報負面消息),買進了還在跌,這時很容易因為恐慌而砍出。
當一個全世界都知道要下跌的東西,結果不跌了,這種東西就很奇怪,就像疫情以來這波走勢,全世界都還在疫情當中,結果V轉不跌了。這就告訴我們,背後一定有很大的原因,例如各國的刺激方案,遠勝過疫情傷害。現在怕通縮,而未來可能變成怕通膨,這都很難講。
有些東西我們是用現在的眼睛去看、耳朵去聽,影響到我們情緒,所以我們會不小心受到影響而隨意停損。原則上就是要有紀律,在還沒到達計畫的停損前,不要自作主張。

△ 不要成為「非自願性投資人」
非自願性投資人,意思就是套牢了,你就去當股東了。舉例來說,100塊買的股票跌到80塊,有的人想說還會再回來,大不了當股東,再跌到60塊,發現殖利率已經高達5點多%,那就當存股族。股票跌下來,殖利率自然會上升,因為數學算法就是這樣,例如100塊錢股票,殖利率3%,明天跌到50塊,理論上殖利率會變6%,如果我們進場後,用這種東西來安慰自己變成存股,無可厚非,但不要這樣,因為這樣是非自願性投資人。
在前一本說書當中提過殖利率的算法,當公司的成長會追過殖利率的增長,表示股價在往上走;反過來說,當殖利率升高,公司的衰退會趕過殖利率增長的幅度,股價就會告訴你,雖然價格掉下來(可能剩下二分之一、三分之一),但殖利率也回復到之前的水平,因為公司賺的錢更少了。

我們不要當一個非自願性的投資人。雖然也是廢話,都是因為被套牢了才會這樣。但是一定要停損,避免套牢,不要跟股票談戀愛。

△ 多少才是太多?
上一本說書有提過,100萬虧損到50萬時,虧損幅度是50%,但要重回100萬,需要的幅度是100%,這個增長幅度與風險承受是不對等的,不是線性的,而是類似指數型的。所以我們每一次的虧損都不要太大,盡量在10%以內。
如果覺得10%還是太大,可以採用分散風險,就像阿魯米的作法,每一筆交易最多不會虧損8%(原則上是這樣,如果萬一遇到缺口也沒辦法),盡量控制在這個範圍之內。但是每一筆交易原始倉位,絕對不超過總資金10%,也就是說,即便單筆交易虧損10%,但只有用到總資金的10%,所以每筆交易的虧損不會超過總資金1%。不要小看這1%,譬如持股有五六檔,損益如果都到10%,那也占了總資金有6%。

(筆者註:最近看到阿魯米上節目,有解說類似的作法,供讀者參考)

所以,當你用什麼策略,損失程度要控制在什麼地方,這種都要很精算的去計劃。不能一次遇到重傷害,就沒救了。賠錢容易賺錢難,就是這個意思。

△ 交易儘量接近危險點
超級績效是屬於右側交易,也就是當我們進場時,看得到的東西就是風險,其實看不到獲利在哪裡(沒有所謂的獲利區間)。
依照超級績效的作法所選的股票,獲利通常要有50%、100%以上,所以停損幅度採用10%內,是合理的作法。而要如何運用10%內停損,選點就很重要,也就是越接近危險點越好,可以失敗停損,但幅度不能太大。
所謂的危險點,就是你設定支撐壓力的地方,而越接近所謂的危險點,意即壓力支撐可能跌破的地方(也就是停損點),越接近越好,因為停損好設定且幅度不會太大。舉例來說,如果危險點距離我現在的進場點有20%,那麼當股價回測危險點,我單筆交易就會損失超過20%,所以要越接近越好。

△ 交易啟示
「永遠備妥計畫,每筆交易都優先考慮風險。」

屬於閒聊的廢話 XD 觀念就是這樣,但能做到的人不多。大家進場都會思考能賺多少,開始幻想賺到了要買什麼,卻永遠不會考慮到風險的問題。

CH 3 風險絕對不可超過期望獲利

△ 平均打擊率
拿出自己的交易數據來檢視,所謂的打擊率就是計算自己的勝率,並計算每一筆平均獲利及虧損,就可以得到期望值,意即拿出1塊錢的風險承受度,期望能有超過1塊以上的獲利,之前已有提過期望值的概念,在此不多說。

△ 價格波動率與期望報酬
波動越大,停損不應跟著放大,勝率並非一成不變。
所謂波動越大,例如台股之前在12000點時,大盤每天震幅大概100點上下,接近1%的震盪,可是當往下崩到9000點的過程,每天都4、500點震盪,接近4~5%,大盤會有這種震盪幅度,你可以想像個股幾乎有一半漲停、一半跌停的狀況。而像金融股再怎麼跌,一天大概就是跌1、2%,意即很多其他類股是跌5%以上的,大盤跌幅才會有這種平均值。

當波動越大,我們是否該放大停損?作者認為不對,因為當波動越大,再大的停損都容易被打到,反而是應該縮小停損,但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被點到,所以勝率就會被改變;但勝率改變之後,相對的,期望值會增高,因為平均每筆獲利會增加。
用台指期來舉例,在12000點時,假設每天高低點相差有100點,我用30點買進,來賭100點(到達100點或90點獲利就出場),虧損30點就砍倉,這樣的風暴比大約1:3,當勝率在0.33以下就無法賺錢。同樣的作法,當指數跌到9000點時,停損一樣30點,變成很容易被點到,但一賺可能就是300點。獲利會放大,勝率會減小。作者認為這樣的作法才是對的。

△ 運用錯列的停損
錯列停損(staggered stops)
進場的停損減碼技巧:固定平均值,分批停損(分兩批、三批都可以,看個人的紀律及風險承受度)。

舉例來說,買100萬的股票,停損設6%,當跌到6%就全部停損出場,作者認為這樣做不對,應該是分批減碼。也就是當跌到4%時,停損一半,另一半在跌到8%時停損,如此一來平均值仍是6%,但如果是被掃出去之後反轉,還能保有一半的部位。

基本上這跟進場點也有關,也就是剛才說的越接近危險點,假如這個支撐壓力也在6%,那我們設定6%的停損是有問題的,應該是一半3%一半9%,分批停損,這樣平均下來停損仍是6%。

△ 加碼而不增加風險
加減碼的停損,不可危及整個部位變成虧損。之前也提過類似概念,加碼後不應該再虧損。譬如100塊買入X張,120塊時加碼X張,那麼停損就不可低於110塊。

CH 4 瞭解交易的真實面

△ 交易日誌
製作屬於自己的交易日誌。
很多人問阿魯米要怎麼寫,阿魯米認為,交易日誌最重要的,是寫給自己看,「你要自己看得懂」就是最重要的事,如果自己都看不懂,那寫了也沒用;如果寫到很煩很雜,像要給別人看的,自己都無法一目了然,那也沒有用。
那要怎麼寫呢?就是像寫日記一樣,想寫什麼、怎麼寫,自己高興就好。就像我們小學一年級寫日記,可能就寫一句:「今天過得很開心。」就這樣,寫一句「今天要買台積電。」就這樣,都可以。
當你寫久了,像來到小學三四年級,開始會寫:「今天很開心,因為爸爸帶我出去玩,我們去了兒童樂園,玩了雲霄飛車,我覺得很刺激。」寫出一篇日記。到了五六年級,就會寫更多內心戲的東西:「我今天去了兒童樂園,我很開心,但是我在門口看到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在那邊賣氣球,我覺得...」會開始抒發自己的想法。寫交易日誌也一樣,當你寫久了,就會有很多論述,把自己的想法補述得更完整。

記得,交易日誌是寫給自己看的,不是要寫給別人交差的。不會寫沒有關係,慢慢嘗試寫,以後就會寫出屬於自己的交易日誌。

△ 交易三要素
◆成功交易的平均獲利
◆失敗交易的平均虧損
◆交易成功與交易失敗的比率,或者是成功交易佔總交易的百分率(交易勝率,平均打擊率)

這三點就是在尋找自己交易系統時,用來除錯的東西。
例如勝率不夠,要如何從交易規則中,增加自己的勝率;平均獲利不足,要如何去增加自己的平均獲利;平均虧損很大,去思考哪裡虧損特別多、原因為何,是否該改變規則。

△ 月份追蹤紀錄
屬於自己的報表,每個月都要追蹤,就像管理公司一樣,每個人都該製作自己的報表。
例如上個月賺很多,這個月賺很少,到底是什麼原因,是因為行情小?還是不好做?還是最近心情不好?跟女友分手影響到交易?
一定要把報表弄出來,管理自己、管理自己的心態,讓自己在當下都是屬於最佳狀態,如果不是狀態最好的,那就不要做,或是縮小部位。

△ 個人的機率分配
繪製自己的交易機率分布圖。最主要是在找極端值,就虧損而言,就是想辦法刪去它。
譬如交易有時一次賺5萬,有時一次賺2萬,也有一次賺1千的,這些獲利平均起來,就會得到一個分布圖,假設每筆交易平均賺1萬,那應該大部分會集中在1萬左右,超過5萬的部分就比較少,也就是希望去找「為什麼可以賺到5萬」的原因;反之虧損也是,假設平均虧損8千,大部分虧損都是3千、5千,但有一筆虧損5萬,那就去找為什麼會有這筆虧損,到底發生什麼原因,有沒有辦法把它刪掉。

刪掉的方法有很多,譬如設一個絕對值停損,假如平均虧損是8千,我可以接受的最大虧損不超過2倍,也就是1萬6,那麼當虧損來到1萬6,我就砍掉,這是用絕對金額來算,也可以用絕對比例來計算。如此一來就可以回過頭來思考,自己的交易規則是否哪裡有問題,如果都沒有問題,那是否應該再多加上一個絕對值停損的要件。這樣就可以逐漸找到更屬於自己的東西。

△ 周轉與機會成本
也就是換股。假設一支股票,我買進後賺了10%,接下來開始大盤整,有可能會往上走,但是這個機會成本感覺太高了,因為我認為盤整沒有突破,就不是在發動中,相對我的機會成本很高,那我就應該去換股。
這點是因人而異,像存股族一年的周轉率不該超過一次(因為通常一年發一次股利,除了台積電),否則也稱不上存股。

我們在做周轉率的考量時,主要還是換股,也就是機會成本如何。考量最近流行的類股,資金應該擺在哪。

△ 是否將資金投入複利
成長到一定的程度,以不傷害本金為原則。
市場上有很多廣告,告訴你每個月交易賺10%,1年之後可以到達多少多少錢,就用複利來計算,例如本金1萬,這個月賺10%賺了1千,下個月本金變1萬1,再賺10%變成12100,如此複利下去,1年後就成為百萬富翁,3年後就有幾億了......
市場沒有那麼美好,當你投入1萬塊時,承受的風險是1萬,但成長到1萬5時,依然全部投入,風險就成長到1萬5,所以上例的複利計算是有問題的。

那我們要用什麼原則呢?假設我的風險程度,每個月最大風險是15%,也就是當我要加碼去買進部位時,獲利必須超過15%,才可以進行加碼,如此一來,即便這加碼部位虧損了,至少還保有原來的本金,不至於傷害到本金。
以台指期為例,假設用10萬做一口大台(筆者註:此處10萬只是舉例好算,目前大台原始保證金是148000元),我有本金50萬,滿倉做5口,當賺到帳戶有80萬時,滿倉變成做8口,此時如果回檔,就是8口在輸錢。
那我們應該怎麼做?假設一開始滿倉5口,當成長到80萬時,也就是賺了30萬,我再多加1口,用平均勝率、平均虧損的概念去推估,多這1口萬一虧損,也不至於回到50萬以下,也就是不要傷害本金,這個原則要把握住,否則複利計算對你是一種傷害,而非有益於你。

△ 做多數交易者不做的事情
別做大家一致認為對的事。例如大家都會去買台積電,那我們就不要買,因為就算有利潤,利潤也不多了,那是屬於存股族的世界,不適合超級績效的做法。

當你要出類拔萃,你一定要跟人家不一樣、不同凡響,也就是不能跟大眾一樣,否則就是屬於散戶那群的了。所以別人做的事情,我們不要做,也就是不要去看電視(57金錢爆、非凡),那些東西都是假的,不會增加你的獲利,反而會影響你。那些介紹出來的股票,基本上你就把它認為是錯的。
我們不要受外在因素的影響,用我們的方法自己去研究,這樣才是對的。

看新聞是需要,但要看的是突發性的新聞,譬如說財報公布、或是誰誰誰怎麼樣了,而不是去聽信明牌,聽信明牌這些東西到最後只會傷害你,讓你虧損或破產。

--

--